凱里市簡稱“凱”,別名:苗嶺明珠,位于中國貴州東部,是中國貴州省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經濟區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國貴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凱里”系苗語音譯,意為“木佬人的田”,苗語稱木佬人為“凱”,田為“里”,“凱里”即“木佬人的田那個地方”。 凱里有“中國百節之鄉”之稱,有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風雨橋和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凱里融合了現代化的浪潮與傳統的苗侗文化,將現代化與傳統化融合,促凱里市成為一座優秀旅游城市,凱里周邊及市內的著名景點有西江千戶苗寨、杉木河、云臺山、劍河溫泉、苗侗風情園、下司古鎮、舟溪生態園、南花苗寨、黔陽第一山、平良古峽等。 凱里市地處云貴高原向中部丘陵過渡地段的苗嶺山麓,清水江畔;在地理上,凱里市東抵臺江縣,西抵福泉市,西南抵麻江縣,南抵丹寨縣,東南抵雷山縣,北抵黃平縣;東起三棵樹鎮掛丁南高村,西至爐山鎮大田白臘村,南起舟溪鎮青曼情郎村,北至大風洞鄉平良都蘭村,長51.76公里,寬44.3公里。 凱里市原為爐山縣。在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凱里市成為了一座以電子、輕紡、建材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現為國家乙類對外開放地區。凱里是全黔東南州政治、經濟、文化、人流、科技、教育、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同時也是貴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凱里市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東接臺江、雷山兩縣,南抵麻江、丹寨兩縣,西部福泉縣,北界黃平縣。地理位置在東經107°40′58〃—108°12′9〃、北經26°24′13〃—26°48′11〃之間。東西最長跨度51·76公里,南北最長度44·3公里。 地貌 地勢西北部、西南部、東南部高,中部、東北部較低。最高山峰夠末也海撥1447米,最低〔清水江流出境處〕海撥532米,平均海撥850米,屬中山、低山地貌區。 氣候 凱里市屬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3·6—16·2℃,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為23·2—25·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2·6—5·2℃。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240·1毫米,適宜于農、林、牧并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