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寨甘塘村:村美民富產業興的發展樣本
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有一個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村寨 —— 海坪街道甘塘村。近年來,甘塘村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探索發展路徑,在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了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甘塘村海拔較高,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優良,年平均氣溫 13.2℃,年降水量 1200 毫米左右,無霜期 250 天。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同時,甘塘村交通便利,距高速公路口僅 3 公里,3.5 小時就能直達昆明斗南,1 小時可到六盤水市區,這為其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創造了有利條件。
花卉產業是甘塘村的特色產業之一。曾經,甘塘村因缺水,發展受限。后來,隨著用水問題解決,村里將目光投向花卉種植。通過回引有花卉種植和銷售經驗的人才,采取 “農戶 + 致富帶頭人 + 村集體” 的模式,花卉產業逐步發展壯大。目前,甘塘村共有花卉大棚 38 個,種植花卉 60 畝。這里種植的黃天霸、西伯利亞、蘇爾巴等品種的百合花,以及向日葵、菊花等花卉,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由于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甘塘村的百合等生長周期慢,花期比其他地方長 5 天左右,成為一大競爭優勢。在相關部門幫扶下,村里還建起了 60 立方米的冷庫,進一步延長花期。2024 年,甘塘村鮮切花年產量達到 80 萬枝,產值超過 120 萬元,僅花卉產業就帶動群眾務工 1500 余人次,增加勞務收入 15 萬元,為村集體帶來 10 余萬元經濟收入。不僅如此,在駐村工作隊和省農科院助力下,村里還培育出高附加值花苗,并實行 “蔬菜 + 花卉” 冬夏兩季輪作,讓大棚內好花常開。
除了花卉,葡萄產業在甘塘村也頗具規模。2018 年,甘塘村以 “村干+群眾” 入股經營的方式發展葡萄產業,經過 6 年精心管護,如今格秋組 12 個大棚近 10 畝葡萄已進入盛果期,實現每棚 3000 斤的保底產量,預計今年收益可達 40 萬元以上。甘塘村現有種植大棚 230 個,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務工就業問題,帶動百姓持續增收,也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活力。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甘塘村積極探索多元化模式,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2023 年 6 月,水城區提出 “入股參營、合股聯營、穩包統營、飛地共營、聘才專營” 的 “五營” 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甘塘村迅速響應,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一系列有效路徑。例如,成立貴州水城振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通過 “聘才專營” 為機關、單位提供檔案整理、采購、廣告等購買服務,截至目前,已獲得收益 180 余萬元,純利潤達 20 余萬元。會同海坪街道其余 5 個村(居)共同出資 300 余萬元修建門面,每年為村集體增收 8 萬余元;與相鄰的阿婁社區采取 “合股聯營” 方式,分別投入 18 萬元和 20 萬元,各占股 40%和 60%,聯合成立貴州森海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汽車租賃業務,甘塘村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 8 萬余元;跳出鄉村區域限制,會同蟠龍鎮木城社區、米籮鎮巴朗社區、阿戛鎮仲河村實行 “飛地共營”,各投入 70 萬元共 280 萬元,在水城區紅橋街道嚴家寨社區開設民宿酒店,4 個村各占股 12%。
在鄉村建設方面,甘塘村也成果顯著。村里先后爭取資金修繕了村衛生室,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群眾文化活動小舞臺,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省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積極作為,為解決群眾夜晚出行難題,四處奔走聯絡,爭取項目資金支持,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完成阿尼克組 35 盞路燈安裝,并將啟動亮化工程,實現太陽能路燈全覆蓋。
甘塘村在發展過程中,堅持黨建引領。村黨總支積極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加強黨員管理,針對不同群體黨員分類施策。對在家年輕黨員,以 “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為抓手,提升其業務能力;對年老體弱黨員,選派黨員骨干上門送學,確保學習不漏一人。由黨總支書記帶頭 “一對一” 幫帶聯系,把村級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骨干培養成村干部,加強了村級 “兩委” 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同時,依托結對聯系 “1+n” 機制強化流動黨員管理,通過 “線下走訪 + 線上聯系” 建立流動黨員 “四清” 動態清單及微信群,引導流動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實績。在黨組織引領下,甘塘村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先后獲得 “水城區 2023 年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效明顯村” 等榮譽稱號,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累計達 200 萬元,成為海坪街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標桿。
甘塘村,這個充滿魅力的特色村寨,正以產業為支撐,以黨建為引領,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其成功經驗也為其他地區的鄉村發展提供了寶貴借鑒。相信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甘塘村必將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成為鄉村發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