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騾鴨:黔東南天柱的特色珍饈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的天柱縣,山水相依,田疇交錯,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中,活躍著一群特殊的 “精靈”—— 天柱騾鴨。它們不僅是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 “法寶”,更是憑借獨特優勢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成為天柱縣一張耀眼的農業名片 。
獨特的品種優勢
天柱騾鴨是人工智慧與自然繁育的精妙結晶。它以天柱黑番鴨為父本,本地麻鴨為母本進行雜交。這種獨特的基因組合賦予了天柱騾鴨諸多優良特性。相較于普通鴨子,它生長速度極快,如同被按下了成長的 “加速鍵”,在較短的養殖周期內就能達到理想的出欄體重 。其肉質更是出眾,瘦肉率高,脂肪含量少,鮮嫩多汁,口感緊實且富有彈性。每一口都散發著濃郁醇厚的鴨香,無論是清蒸以保留原汁原味,還是紅燒、燉煮增添風味層次,天柱騾鴨都能憑借自身肉質優勢,在餐桌上大放異彩,滿足食客們挑剔的味蕾 。
優越的養殖環境
天柱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為天柱騾鴨的養殖提供了天然的優質環境。這里河流縱橫交錯,水質清澈無污染,是騾鴨們嬉戲暢游的理想場所。河畔、溪邊,常常能看到成群的騾鴨歡快地覓食、嬉戲,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廣闊的水域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餌料,小魚、小蝦、螺螄等成為騾鴨日常飲食的重要補充,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更讓騾鴨在自然采食中攝取到多樣營養,肉質更加鮮美。同時,天柱縣擁有多個萬畝、千畝大壩,周邊廣袤的農田為騾鴨提供了充足的活動空間,讓它們得以在田間自由穿梭,鍛煉出強健的體魄 。
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
近年來,天柱縣將騾鴨養殖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大力扶持。政策利好不斷,資金投入持續增加,2025 年計劃投入產業發展資金 8200 萬元,用于新建蛋鴨養殖基地、改建圈舍以及實施產業獎補到戶政策,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目前,全縣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25 年計劃出欄鴨 200 萬只。在甕洞鎮蔣基聰的養鴨基地,一只只騾鴨羽毛油亮,在溪水中游弋,鳴叫聲此起彼伏。蔣基聰作為當地養鴨大戶,每年喂養 3 批,每批約 2000 只,收入可觀 。
在產業發展模式上,天柱縣創新探索,形成了 “生產規模化、品種良種化、產品標準化、經營產業化” 的發展格局。通過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建立了從種苗繁育、飼料供應、養殖技術指導到產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當地積極培育養殖主體,發展了眾多規模養殖戶,還涌現出如甕洞鎮這樣將鴨鵝產業作為主導農業產業的鄉鎮,通過規模養殖帶動群眾分散養殖和以獎代補等方式,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
在品牌建設方面,“天柱騾鴨” 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后,知名度與美譽度大幅提升。圍繞這一品牌,天柱縣的騾鴨產品不僅暢銷貴州本地市場,還遠銷至周邊省份,甚至在電商平臺的助力下,走向了全國更多消費者的餐桌。同時,當地企業不斷探索產品深加工,開發出板鴨、醬鴨、鴨肉罐頭等多種產品,進一步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
天柱騾鴨,這一源自天柱縣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憑借獨特的品種優勢、優越的養殖環境以及蓬勃發展的產業,在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它承載著天柱縣的農業特色與文化底蘊,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助力農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展望未來,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和品牌影響力的持續擴大,天柱騾鴨必將 “飛” 得更高更遠,為天柱縣的鄉村振興事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讓更多人品嘗到這份來自黔東南山水間的獨特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