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雨朵鎮韭菜:烏蒙山間“綠金”閃耀,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在貴州畢節烏蒙山的深處,隱匿著一片宛如翡翠般的韭菜田園,這里便是黔西市雨朵鎮,被人們譽為“綠金走廊”。雨朵鎮的韭菜,憑借其清香脆嫩的口感,成功征服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餐桌,同時,以“一年收割七茬”的驚人生長能力,演繹著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踏入這片充滿蓬勃生機的土地,探尋“小韭菜”撬動“大產業”的奧秘。
烏蒙山麓崛起的“韭菜王國”
雨朵鎮坐落于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原黔西縣),地處烏蒙腹地。這里土壤肥沃,氣候溫潤,堪稱韭菜生長的理想之地。自2020年開啟規模化發展之路以來,全鎮的韭菜種植面積迅速突破5000畝,覆蓋了13個村(社區)。1660余戶農戶積極投身其中,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已然成為貴州省最大的連片韭菜種植基地之一。
六大特色亮點,鑄就非凡產業
1.“七茬收割”,開啟致富大門
雨朵韭菜每年能收割7茬,每畝年均收入高達7000元,遠遠超過傳統農作物的收益。在收割季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分揀、捆扎、裝車,流水線作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那一把把翠綠的韭菜,正逐步轉化為農戶們實實在在的“錢袋子”。
2.榮登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雨朵鎮借助“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功引進6家龍頭企業,還建成了冷庫、制冰廠和面條加工廠。其生產的韭菜產品,源源不斷地直供廣州、深圳等城市,并成功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在大灣區的市場中穩穩占據一席之地。
3.生態種植,成就舌尖美味
雨朵鎮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培育出的韭菜葉寬莖嫩,辛香濃郁。無論是簡單清炒,還是用來包餃子,亦或是加工成韭菜面條、醬香韭菜制品,每一種烹飪方式都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雨朵韭菜來自山野的清新風味。
4.家門口就業,收獲滿滿紅利
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延伸,雨朵鎮的韭菜產業帶動了6640余人就業,村民們每天的平均收入超過100元。59歲的劉發芬阿姨滿臉笑意地說道:“在基地打工,既能照顧家里,又能掙錢,可比外出打工強太多了!”在家門口就業,讓村民們實現了家庭與事業的雙贏。
5.黨建引領,解鎖“共富密碼”
雨朵鎮通過“支部牽頭、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模式,將原本零散的種植整合為規模化產業。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超過300萬元,真正做到了“種一片韭菜,富一方百姓”,讓黨建引領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6.打造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從種植到加工,從冷鏈物流到品牌營銷,雨朵鎮構建起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并且,未來還計劃將種植規模擴建至萬畝,立志打造貴州韭菜產業的標桿,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從土地到餐桌的奇妙之旅
清晨,薄霧還未完全散去,村民們便已迎著露水開始收割韭菜。這些新鮮收割的韭菜,經過仔細分揀、精準打捆后,當天就能通過冷鏈物流發往省外。在廣州的超市里,貼著“雨朵韭菜”標簽的菜筐常常是最先被搶購一空的。而雨朵鎮本地開發的韭菜面條、韭菜醬等深加工產品,也成為了游客們必帶的“黔味手信”,承載著當地的特色風味走向四方。
雨朵鎮的韭菜,早已不只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是一首激昂的鄉村振興贊歌。在這里,你能真切地看到土地重新煥發生機,能深刻地觸摸到農民幸福的笑容,更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國鄉村蓬勃發展的真實脈動。2025年,不妨親自到雨朵鎮走一走,品嘗一口鮮嫩的韭菜,聆聽一段“綠金”致富的故事,讓這份來自山野的饋贈,為你對生活的熱愛增添更多滋養。
(本文數據綜合自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及雨朵鎮公開報道,最新動態請以當地發布為準。)